学生跨域学习与就业成效关联性分析

  • 2021-12-27
  • 邱 文婷
  • 110年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技术被取代的速度迅速,「跨领域学习」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内大专校院在分科分系的制度下,培养许多拥有自身专业的人才,是国家人才培育的重要来源之一(洪炎扬,2019)。然而,现今社会各职类发展愈来愈多元,变化也对愈来愈快速,现行因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分科分系制度已无法跟上环境的变化。如何调整课程及教学方式以培育数码时代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大挑战,而提供学生更多元的跨域学习机会,则是各大专校院因应挑战的方法之一。在民国110年新版的「技术及职业教育政策纲领」,亦持续强调跨领域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知,技职教育人才亦须具备创新思考与实践及跨領域整合能力。不过,对于兼负技职教育人才培育的技专校院来说,跨领域学习是否如所期望地让学生具备弹性学习知能,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进而增进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为本计画的研究动机之一。
    面对全球社会、经济、人口结构、环境及科技之变迁与挑战,未來产业发展之关键能力与人才需求,以及技职教育所培养之人才,除须具备产业所需之专业技术实作能力外,为符应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之发展,甚至创造出未來产业与商机。因此,具备单一领域专长之I型或T型专业技术人才已不符现今产业需求,具备双领域之专业能力,且对其他领域专业知能拥有一定程度之理解的π型人才已逐渐成为现代竞争力的指标(叶健宏,2017)。当然跨领域学习在实施上有一定的困难及挑战,学生在众多的学分修课压力,可能最后真正完成领域学习的学生不多。因此对学校来说,若在一开始就规划进行跨领域教学,学生是否能适应且吸收?此为本计画的研究动机之二。

(三)研究目的:
    综合上述之研究动机与相关文献,本研究拟以健行科技大学学生为例,探讨学生跨域学习的状况与其就业成效之关联分析。整体而言,本研究之目的可分为以下项目说明:
(1)了解本校各院/系学生跨域学习之现况。
(2)探讨本校各院/系跨领域学习成果比较与分析。
(3)了解本校各院/系学生就业成效之现况。
(4)探讨本校学生跨域学习与就业成效间之关联性。
具体而言,本研究预期能达到以下之目标:
  (1)借由本校各院/系学生跨域学习现况之分析结果,提供相关单位(如教务处、教学卓越中心)明确定义跨领域学习之参考依据,并做为各院/系进行跨领域学程规划与调整之依据。
  (2)借由本校各院/系学生就业成效之分析结果,期许提供相关单位(如技合处)了解本校学生就业表现与改善学生就业表现之建议。
  (3)透过学生跨域学习与就业成效间之关联性分析结果,相关单位(如教务处、技合处与各院/系)可借此检视目前本校在跨域学习的执行成效,并借此研拟培育跨领域学习人才之相关精进与改善策略。

(三)结论:
        本研究以健行科技大学104-106学年入学学生为例,探讨学生跨域学习、学习成效与就业表现间之关联分析。利用电算中心、校务研究中心与技合处提供关于学生基本资料、修课资讯、证照资料、校外实习与就业调查等资讯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1.依据本研究对跨领域学习的定义,104-106学年入学学生跨领域学习的比例偏低(27.11%),其中修读跨领域或外系学程的比例更只有12.3%。若进一步从学院角度的统计分析,工程学院学生跨领域学习的比例相对其他学院高;若以系为分析单位,则以应用外语系学生跨领域学习的比例最高。
2.不同学院以及不同科系在修读外系选修课程数有显着差异,在学院方面,工程学院学生修读外系选修的平均课程数显着多于其他三个学院。在系所方面,应用外语系学生修读外系选修的平均课程数显着多于其他科系;而餐旅管理系学生修读外系选修的平均课程数显着少于其他科系。
3.学生跨领域学习与否,其不管在学习表现与证照表现皆有显着差异。跨领域学习的学生在必修课程成绩、总成绩表现以及考取证照张数优于非跨领域学习的学生;而在选修课程成绩方面,跨领域学习的学生则低于非跨领域学习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跨领域学习的学生选读非本系专业选修课程较多,其成绩表现略低于选读较多本系专业选修课程的非跨领域学习的学生。
4.不同学生背景与跨领域学习和就业状况皆有显着相关。
5.学生跨领域学习、学习成效与就业表现之间有显着相关,三者关系如下:跨领域学习的学生申请校外实习的比例相对较低、跨领域学习的学生升学的比例相对较高,而申请校外实习的学生,其就业比例相对较高,升学比例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