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跨域學習與就業成效關聯性分析

  • 2021-12-27
  • 邱 文婷
  • 110年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知識更新、技術被取代的速度迅速,「跨領域學習」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趨勢。國內大專校院在分科分系的制度下,培養許多擁有自身專業的人才,是國家人才培育的重要來源之一(洪炎揚,2019)。然而,現今社會各職類發展愈來愈多元,變化也對愈來愈快速,現行因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分科分系制度已無法跟上環境的變化。如何調整課程及教學方式以培育數位時代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大挑戰,而提供學生更多元的跨域學習機會,則是各大專校院因應挑戰的方法之一。在民國110年新版的「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綱領」,亦持續強調跨領域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知,技職教育人才亦須具備創新思考與實踐及跨領域整合能力。不過,對於兼負技職教育人才培育的技專校院來說,跨領域學習是否如所期望地讓學生具備彈性學習知能,成為解決複雜問題的人才,進而增進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此為本計畫的研究動機之一。
    面對全球社會、經濟、人口結構、環境及科技之變遷與挑戰,未來產業發展之關鍵能力與人才需求,以及技職教育所培養之人才,除須具備產業所需之專業技術實作能力外,為符應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之發展,甚至創造出未來產業與商機。因此,具備單一領域專長之I型或T型專業技術人才已不符現今產業需求,具備雙領域之專業能力,且對其他領域專業知能擁有一定程度之理解的π型人才已逐漸成為現代競爭力的指標(葉健宏,2017)。當然跨領域學習在實施上有一定的困難及挑戰,學生在眾多的學分修課壓力,可能最後真正完成領域學習的學生不多。因此對學校來說,若在一開始就規劃進行跨領域教學,學生是否能適應且吸收?此為本計畫的研究動機之二。

(三)研究目的:
    綜合上述之研究動機與相關文獻,本研究擬以健行科技大學學生為例,探討學生跨域學習的狀況與其就業成效之關聯分析。整體而言,本研究之目的可分為以下項目說明:
(1)了解本校各院/系學生跨域學習之現況。
(2)探討本校各院/系跨領域學習成果比較與分析。
(3)了解本校各院/系學生就業成效之現況。
(4)探討本校學生跨域學習與就業成效間之關聯性。
具體而言,本研究預期能達到以下之目標:
  (1)藉由本校各院/系學生跨域學習現況之分析結果,提供相關單位(如教務處、教學卓越中心)明確定義跨領域學習之參考依據,並做為各院/系進行跨領域學程規劃與調整之依據。
  (2)藉由本校各院/系學生就業成效之分析結果,期許提供相關單位(如技合處)了解本校學生就業表現與改善學生就業表現之建議。
  (3)透過學生跨域學習與就業成效間之關聯性分析結果,相關單位(如教務處、技合處與各院/系)可藉此檢視目前本校在跨域學習的執行成效,並藉此研擬培育跨領域學習人才之相關精進與改善策略。

(三)結論:
        本研究以健行科技大學104-106學年入學學生為例,探討學生跨域學習、學習成效與就業表現間之關聯分析。利用電算中心、校務研究中心與技合處提供關於學生基本資料、修課資訊、證照資料、校外實習與就業調查等資訊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1.依據本研究對跨領域學習的定義,104-106學年入學學生跨領域學習的比例偏低(27.11%),其中修讀跨領域或外系學程的比例更只有12.3%。若進一步從學院角度的統計分析,工程學院學生跨領域學習的比例相對其他學院高;若以系為分析單位,則以應用外語系學生跨領域學習的比例最高。
2.不同學院以及不同科系在修讀外系選修課程數有顯著差異,在學院方面,工程學院學生修讀外系選修的平均課程數顯著多於其他三個學院。在系所方面,應用外語系學生修讀外系選修的平均課程數顯著多於其他科系;而餐旅管理系學生修讀外系選修的平均課程數顯著少於其他科系。
3.學生跨領域學習與否,其不管在學習表現與證照表現皆有顯著差異。跨領域學習的學生在必修課程成績、總成績表現以及考取證照張數優於非跨領域學習的學生;而在選修課程成績方面,跨領域學習的學生則低於非跨領域學習的學生,這可能是因為跨領域學習的學生選讀非本系專業選修課程較多,其成績表現略低於選讀較多本系專業選修課程的非跨領域學習的學生。
4.不同學生背景與跨領域學習和就業狀況皆有顯著相關。
5.學生跨領域學習、學習成效與就業表現之間有顯著相關,三者關係如下:跨領域學習的學生申請校外實習的比例相對較低、跨領域學習的學生升學的比例相對較高,而申請校外實習的學生,其就業比例相對較高,升學比例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