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成效與改善機制

  • 2021-12-27
  • 邱 文婷
  • 110年

(一)研究目的:
1.評估本校課程標準之外語學分學時課程是否合宜適當。
2.了解學生大一專業英語教材(小黑本)學習效果、進步率,並針對課程設計、施測方式等安排提出改善建議。
3.了解本校自109學年度大二必修外語英文課程推動ESP(由語言教師授課之專業英語課程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新教材之施行效果,並針對教材難易、教材課程與學習媒體設計等等提出改善建議。

(二)結論:
1.本校通識外語學分學時占比(8學分/8學時)及外語畢業門檻(CEFR A2)與桃園地區同等級大專院校大致相同。但是在外語課程的選擇上比起他校更具特色及多樣性。此外,1091及1092學期越南語、泰語及馬來語三個東南亞語亦透過教育部補助經費於課堂上辦理業師協同教學、課堂手作等文化活動,讓學生更深入了解所修讀語言之文化。建議繼續推動英語以外外語課程供學生選讀,以利推動校園國際化及外語能力多元性。
2.整體而言,大一專業英語教學成效上學生能獲得顯著進步(普測成績前後測平均進步19分)。但是平均成績仍然偏低(約52分,未達及格標準)。
3.大二專業英語課本使用一學年以來,老師使用調查顯示滿意度頗高,內容的專業知識友善對非該科專業主修的老師及入學前非本科學生而言較為難以理解。文本內教授文法的部分對英文基礎較為薄弱的同學而言也相對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