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活動增進學生愛校認同與多元社會能力之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教育部對於大專學生之教育方向,已不再僅限於培養學生所屬科系的專業能力而已,而是更加注重陶冶學生之就業能力、社會能力。在過去,學生往往僅專注於學業,對於本職學或許有所增進;然而當他們投入職場,進入社會後,往往因為不諳人際關係,因而難以融入社會,也較難在職場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學生的專業力,透過所屬科系培養本職學能可以達到。其就業力,則是藉由考取專業證照、參加企業實習來獲得。而社會力的培養,則須從待人接物、與人互動展開。因此,參加社團將是非常好的,培養社會力的模式。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1. 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滿意度如何?
2. 學生是否普遍參加社團活動?
3. 學生在參與社團活動時,實質增進了哪些社會力?
4. 學生參與社團後,實質增進能力的程度如何?
5. 社團活動如何增進學生的愛校認同?
6. 學生對於本校社團活動,有哪些看法與建議,可資未來改善?
(一)結論:
由問卷調查結果可知,不少新生選擇就讀健行科技大學的理由之一,便是因為本校社團活動豐富活潑。此外,社團活動可以強化學生愛校的認同感,吸引在校生的到校意願,同時也會在學生猶豫是否要休學、轉學時,成為學生決定留在本校的原因之一。最後,社團對於訓練學生的「社會力」,包括品格力、創造力、適應力、團隊力、文化力,都有正面的幫助。
(二)建議:
由於社團活動對於學生的校園生活有極大的正面幫助,因此建議學校給予社團更多的關注與支持,同時也應該注意社團對於本校形象的提升助益,了解社團對於招生、降低休學、轉學率的價值。最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社團品質,讓學生所辦的活動更加有品質,故而增加學生參加社團的滿意度。為達到該目的,茲提出以下建議:
1. 社團活動辦理應該要有嚴謹的控管,以維護學生參加活動的品質。
2. 社團應該有評鑑制度,以確定其管理、營運皆有一定的品質。
3. 大一學生參加「群己關係與經營」,並授予共同必修兩學分,應有完善機制確保學生參與社團活動36 小時之出缺席狀況。
4. 針對大一學生,若參加「群己關係與經營」應該以鼓勵為主,未達時數,應該有提醒機制,鼓勵學生參加。
5. 問卷中,學生對於自己「社會五力」(品格、創造、適應、團隊、文化)的回饋普遍不錯,但是社團如何評估這些能力的培養?建議應設定客觀的指標。
6. 如問卷中所呈現,許多高中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就曾經參加過健行科大的社團活動,甚至有人因為健行科大的社團活動而選讀本校。建議未來社團可多走入高中。
7. 如問卷所呈現,學生會因為社團而提高來校意願,降低休、轉學意願。然而社團活動仍然會影響學生課業。建議應該在制度面(例如請公假制度)營造學生可以兼顧課業與社團的友善環境。
8. 社團指導老師間是否有橫向聯繫機制?若無應盡速建立。
9. 「群己關係與經營」與「多元社會力經營實務」之指導老師,建議於教師期末考績評鑑加分,以提高教師輔導社團之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