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社會責任在地實踐計畫成效分析
(一)研究背景
大學不僅是知識傳授與研究的機構,更應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培養具備批判思考能力、公共服務熱忱的下一代知識分子,並以「追求社會公共利益和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為目標。為此,教育部自2017年起啟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旨在強化大專校院與區域的合作,協助解決在地問題,並培育學生對真實問題的理解、回應與實踐能力,進而促進在地就業或創業。此計畫是教學革新結合社會實踐的重要措施,旨在縮小學用落差,並貢獻於社會的永續發展。
大學投入社會責任的過程中,不僅是社會端受益,透過跨領域、跨校院的課程選擇,使參與的學生能夠拓寬視野並藉由過程中的團隊互動,培養溝通協調的能力;同時透過地區性活動的體驗來引發創新思考,進一步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正是「共通職能」的內涵,亦是未來在職場上所被期待高效能工作者的特質或能力。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探討參與USR計畫課程的學生學習成效,了解學生參與USR計畫後的共通職能與軟實力等表現、及其對地方的認同感與社會責任感。並進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學習成效上的差異,以做為未來USR計畫課程相關建議。
(三)結論
本研究針對健行科技大學推動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進行學生學習成效與影響之分析,透過量化與質化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整體而言,USR課程在提升學生的共通職能、強化職場軟實力以及培養社會責任感方面,均展現出明顯的正向效果。首先,在跨域實作、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自主學習等面向,學生多數自評有中度以上的提升,反映出USR課程能有效引導學生跨出專業領域,並在真實議題的合作過程中養成多元能力。其次,在職涯發展層面,學生普遍認為透過參與USR計畫更能理解職場需求,並增進未來職涯探索的信心,顯示USR對縮小學用落差具備顯著助益。
在人際互動方面,學生透過與社區團體、跨領域師生及外部資源的合作,拓展了人際關係網絡,並於團隊互動中深化協調與合作經驗。多元文化理解及同理心養成亦是顯著成果之一,學生展現出對不同文化差異更高的尊重度,並對地方及弱勢群體議題展現出同理與關懷,進一步強化大學教育的人文價值與社會實踐精神。此外,USR課程亦提升學生對SDGs永續發展議題的認識,學生能將專業學習與永續指標進行連結,展現出大學推動永續教育的實質影響力。
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顯示USR計畫不僅增進學生的專業外能力,更深化其對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的認知與實踐,同時也提升對健行科技大學辦學理念與實務教學的認同。此一成果不僅印證了USR計畫「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的核心價值,也為未來大學推動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提供重要的經驗與實證基礎。

健行科大校務研究發展中心